专业强夯施工
24小时服务热线:139-9558-5999
技术文档
技术文档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中拓基础 > 新闻中心 > 技术文档

普通强夯法的分类


1、常规强夯法强夯地基
        指单击夯击能在6000KN·m以下的中低能级强夯,其有效加固深度在10m以内。
 
2、高能级强夯法
        高能级强夯一般是指夯击能大于600XN·m的强夯。当所需有效加固深度大于10m时,常规的强夯方法及设备难以满足地基加固的要求,故需发展应用高能级强夯( (High Energy Level Dynamic Compaction,简称 HELD)方法与设备。与常规强夯法相比,采用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大厚度非饱和土,可进一步提高地基士强度和均匀性,降低压缩性,消除液化和湿陷性等,使强夯法经济高效的特点得到充分的施展。
 
3、强夯拌合(混合)法(DCM法) 
        强夯拌合(混合)法( Dynamic Compaction& Mixing)是在饱和软粘土上铺设0.5-2.0m或更厚些的垫层(可用矿渣、钢渣、碎石等粗颗粒作为垫层材料),利用高能级夯击作用,使上部垫层与下部软土发生机械混合,改变软土的组成,从而改善其工程性质。
强夯置换法
 
4、强夯置换法 
       
(1)不同于强夯拌和(混合)中使垫层材料相对均匀混入土中或零星地存在于被处理土中,强夯置换则是在土中通过强夯形成相对独立、完整和连续的置换体,使置换体成为地基的一个增强体,从而构成垫层或复合地基。
         强夯置换在名称和工艺上尚未完全统一,英文常称为 Dynamic Substitution.或namic Replacement。在国内一般称为强夯置换(DR),当用于淤泥类土中时称作强夯挤淤,所形成的置换体被称作碎石桩、碎石柱、碎石墩等。
         强夯置换在国内发展迅速,应用的技术经济效果也极明显。该法在国内最早列入深圳等一些地区的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目前已经列入国家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强夯置换在一些大型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例如深圳机场跑道、滑行道建设;南山区西部港湾“填海造地”的工民建场地均用到了该技术。宁波北仑港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工程也是成功一例,以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   
                                       强夯地基施工
 
(2)  强夯置换混合法(DRM)
         强夯置换混合法( Dynamic Replacement& Mixing,简称DRM)多用于有机粘土和泥炭质土等,以消除或减少其在附加应力下产生的过大沉降量和次固结沉降。 Kwang Wei Lo和 Peng Leeooi等在新加坡进行了一系列现场试验,并取得了相当有用的成果。
 
(3)  置换后强夯法(RDC法)
       置换后强夯法是将碎石桩等置换体加固深度与强夯法加固浅层的优点在饱和软土地基处理中有机的结合起来。
 
5、动力排水固结法(DCP法) 
         动力排水固结法( Dynamic Consolidation with Pre-compression)是动力固结法与堆载预压法联合加固的方法,有些学者也称之为“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适宜于饱和软粘土、淤泥质砂土等,该方法利用强夯冲击产生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并在堆载预压静载的作用下消散,使堆载预压的时间大大缩短,加固效果提高。增设竖向排水体的强夯思想源于固结理论,其出发点是通过缩短路径改善排水条件,以加速夯击产生的超静孔压的消散
  
6、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又称DDc( Down Hole Deep Compaction)法或sDDC(SupeDown Hole Deep Compaction),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前者的主要特点是先用长螺旋钻头在场地内钻成直径一般为400mm的孔,然后在孔内填入素土、灰土、建筑垃圾或其它材料,并用20-60kN的重锤夯实,由下而上重复操作,直至形成直径为550~600mm的桩体,并使桩间土挤密,从而形成DDC桩复合地基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用重锤(最大150kN夯击成直径约500mm的孔,并对桩周土挤密,再在孔内填料并用重锤夯实,形成直径最大可达3000mm的桩体。